• 官方微信官方微信
  • 028-87560313
  • zhongyiyaojishu@163.com
  • 四川省成都市十二桥路37号 华神大厦4楼B401、B403

【中药科普】中药有毒?关于中药毒性的二三事

发布时间:2018-12-12
0


“纯植物安全无毒副作用”。

“纯中药成分,安全无毒”

“中药嘛,就是些花花草草,放心吃吧,不会有事的”

“老祖宗都吃了几千年了,都是拿人吃出来的,怎么会有毒呢”

。。。

。。。




不光是上面这些,关于大众对中药毒性的认识,白芷君还听说过很多,大体上,“中药安全无毒副作用”的观点仍然深植在大多数人的脑中,越是上了年纪,越是对这种说法深信不疑,这也是很多保健品打着“纯中药”的幌子,坑蒙拐骗那些婆婆爷爷些的惯用伎俩。



那中药到底有毒还是没毒呢?

您先不要着急,请跟上白芷君的思路,这个问题,我们应该这么理解: 




一、中药的“偏性”与“毒性”



与毒性相比,中医学更强调中药的“偏性”。

中医学认为,正常健康的人体气血阴阳和脏腑功能平衡协调,不偏不倚。疾病的本质在于人体阴阳气血失调而出现了偏颇,而中药之所以能够治病,则是利用了药物的偏性纠正了人体的偏性,使之又回到了平衡的状态中去。比如石膏、大黄或者芒硝等大寒中药,便可纠正大热体质的患者;而干姜、吴茱萸等中药,便可纠正大寒体质的病患。中医中“以偏纠偏”的治疗方法就是来源于这种思想。




“毒”表示对人体有害的事物。自古以来,正统中医便从未说过中药安全无毒副作用,其实早从《神农本草经》开始,中药就已经开始分了有毒中药和无毒中药,而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后续又将有毒中药按照有害程度分为“小毒”、“常毒”和“大毒”,几乎所有的中药都具有偏性,而毒性是一种非常剧烈的偏性,是一种特殊的偏性,不是所有的偏性都可以叫做毒性,有毒中药的本质就是有害性,正常健康的人体吃了它,会产生中毒的不良反应。






二、消灭毒性与利用毒性


针对毒性中药,经过临床经验的不断总结、发展与传承,中医们总有自己的办法。

 ↓↓↓↓


最先想到的肯定是直接攻击,既然有毒,那么就想办法降低、中和甚至直接消灭毒性。比如利用炮制手法达到减毒目的:如巴豆有毒,去油制成巴豆霜或加热都可降低其毒性;马钱子有毒,用砂烫至表面绒毛脱落也可减毒等。中医临床用药讲究配伍使用,采用相杀或相畏的药对可有效减毒,如生姜与生半夏配伍能减轻和消除半夏的毒性,砂仁与熟地配伍能减轻熟地滋腻碍脾的副作用等。



 除了与“毒性”正面抗衡,中医家们还想办法利用“毒性”。前面我们说过,毒性是一种强烈的偏性,此时如果疾病本身偏性较强,按照“以偏纠偏”、“以毒攻毒”的治疗原则,是可以利用毒性药物加以治疗的。这样的治疗思路很早便在《黄帝内经》中得以体现:“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

这种思维为现代医学提供了很多思路,比如砒霜(三氧化二砷)本为剧毒,这个大家都知道,但近几年,其在治疗白血病的方面的优异表现获得了广泛认可,美国食药监局已经正式批准用砒霜治疗急性早幼粒白血病。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以毒攻毒”的典型。






三、中药的毒性与剂量


药圈里面有句特别出名的话,叫做“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即有毒物质只有到达一定剂量才能引发对人体有害的毒理反应,低于此剂量便为安全剂量,对于人体来说就是无毒的。比如很早很早以前谣言界流传很广的说法:虾与维生素C能产生剧毒砒霜所以不能一起吃,这就是抛开剂量谈毒性的典型例子,二者确实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砒霜,但要使生成的砒霜达到中毒剂量,一个人必须一顿吃掉150千克虾子,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这点放在中药使用上完全适用,比如某味中药一次中毒剂量为10g,但如果将其分为7天服用,每天服用的有毒成分便可以控制在安全剂量以下,或能通过代谢排出体外,那么,即便此中药有毒,通过摄入剂量的调整也能将有毒化为无毒。



综上,中药有没有毒,首先要看治疗的病症与患者的体质,其次还要看中药的服用剂量,当然通过炮制和配伍的手段也可以有效降低毒性。


所以,中药没有毒副作用的观点是不正确的,但就此因噎废食一听到“有毒“就再也不使用也是非常不明智的。




纠正了认知上的误区,接下来白芷君要开始上方法论了。

↓↓↓↓

想象一个场景,如果你患了某种疾病,经西医治疗总不见好,于是想看看中医搞付中药来吃吃,此时,又碍于“中药有毒“的想法而左顾右盼,这时,你该怎么办呢?

 

白芷君给出的做法是——

 

请尽量找一个靠谱的中医。



这真的不是一句玩笑话,也不是一句废话,中药强调对证用药,中药有毒无毒,甚至有效无效,关键在于能否对证施治,古人说“药之害在医不在药“,诚如清代医家徐灵胎所言:“虽甘草、人参,误用致害,皆毒药之类也。“就是说即使如甘草、人参这样的补药,不对证治疗,也会对人体有害。此外,中药强调随证停药,患者证候变化了,这方子也要随之改变,这是一种动态的监测和调整,而不是不管不顾的一付中药吃上好几年。

中医具体的“辩证”进而“施治”是非常复杂的理论体系,不是普通群众随便翻翻书就能做到无师自通的,离开中医的指导,乱用或滥用中药,容易出问题。如果在医生指导下,按照安全剂量、用药时间服用,在该吃的时候吃、该停的时候停,不对证不吃,这样才能化腐朽为神奇,安全可控的发挥中药的最大疗效。 

最后,是白芷君福利~下面来自最新(2015年)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中国药典》中毒性中药的品种及毒性分级统计


《中国药典》中毒性中药使用注意事项统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15

[2]  杜立平,王东升.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毒性药材及饮片的归纳分析[J].中国药房,2017


-END-



文章来源:  微信公众号”医虫TCM", 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