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官方微信
  • 028-87560313
  • zhongyiyaojishu@163.com
  • 四川省成都市十二桥路37号 华神大厦4楼B401、B403

【中药科普】中药代煎真的靠谱吗?这样煎药,效果最佳!

发布时间:2018-11-21
0

大家好,竹叶君来啦!

随着我国居民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中药养生、中药治病越来越受到了大家的青睐。然而,中药的煎制与服用都是大有学问的。都说医院代煎不靠谱,只能发挥一半的药效,那么,中药除了不能代煎,还有哪些注意事项,怎样才能让药效发挥到极致呢?今天竹叶君就为大家带来了汤药的煎煮、服药时间和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三部份干货,赶紧收藏起来吧!





现今很多人为了方便会选择代煎中药。但机械化的煎药方式并不能使药效达到预期。

自古煎药在医家看来都是有大学问的,正如《医学源流论》写到“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

那么,中药要怎样煎才能发挥最好的药效呢?





中药汤剂的煎煮


01选择合适的器皿


煎药的器皿一般以砂锅、瓦罐为佳,因其性质稳定,受热均匀,保暖性能好。亦可用搪瓷或不锈钢器皿。忌用铁、铜、铝等金属器具,因为有些药物与铜、铁一起加热后,会产生沉淀,降低溶解度,甚至会引起化学变化,产生副作用。

选用的煎药器皿要有盖子且容量稍大,有利于药物沸腾时不断翻滚,促使有效成分加速浸出,并可避免药液外溢耗损,同时煎药时要加盖煎煮,不宜频频打开盖子,防止水分蒸发过快,药物有效成分不能完全溶出。

煎煮好后要及时滤出,不可与药渣长时间共存于药锅内。







02煎药用水


除处方有特殊规定用水外,一般选用无异味、洁净澄清,含矿物质及杂质少,符合卫生标准的饮用水。根据药物的特点和疾病的性质,也有用酒或水酒合煎。

用水量视饮片质地、吸水性能、煎煮时间长短、煎煮过程中蒸发量及煎煮后所需药液量而定。每剂药一般煎煮2次,有的煎煮3次,第一煎水量可适当多些,般以漫过药面3~5cm左右为宜。对质地坚硬、黏稠,或需久煎的药物加水量略多即可。第二、三煎则可略少,每次煎得药汁100~200ml。






03煎药用火


一般煎煮药物宜先武火(大火)后文火(小火),即用武火使其沸腾,沸后用文火保持微沸状态并搅拌煎煮。另外还要根据药物性味及煎煮所用时间的要求,酌定火候。

一般解表剂、清热剂、泻下剂及其他以芳香药物为主组成的方剂,宜武火急煎,煎煮时间应较短,加水量亦较少,即用大火迅速煮沸,改用小火煎煮5~10分钟即可。 

补益剂和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矿物类、贝甲类、有毒药等,宜文火久煎,煎煮时间较长,加水量亦较多。

如不慎将药物煎煮焦枯,则应弃之不用,以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04煎药方法


煎药前应先将药物放入容器中,先加冷水浸泡30分钟左右,以种子、果实为主的药可达1小时。

夏天、冬天因气温的高低,浸泡时间宜适当缩短或延长,经过加冷水浸泡、搅拌后再煎煮,以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煎出。

汤剂煎后应榨渣取汁,以免有效成分的损失。一般一剂药煎煮2~3次,应将每次煎得药液混合后,再分次服用。


一般的药物可以同时共煎,但部分药物在煎煮时间和方法上有些特殊要求。






特殊药物煎煮方法


01先煎


方中多数矿物药、动物贝壳或坚硬药物,有效成分难于煎出,应打碎先煎,煮沸后20分钟,再下其他药物,如龟甲、鳌甲、石决明、代赭石、生龙骨、生石膏、磁石等。

某些泥沙多的药物如灶心土、糯稻根等,以及质轻量大的植物药如芦根、白茅根、夏枯草等,亦先煎取汁澄清,然后以其药汁代水煎煮其他药物。

对如附子、生半夏、生南星、生乌头这些毒性较大的药物为减少其毒性,保证用药安全,要先煎60分钟左右再纳入其他药同煎。              





02后下


气味芳香的药物,因其有效成分煎煮时容易挥发或破坏,降低疗效,宜在其他药物即将煎好时放入,煎煮5分钟左右即可。如薄荷、钩藤、砂仁、白豆蔻等。

大黄等泻下药物,取其攻下作用时,一般煎煮10分钟即可。

番泻叶、胖大海等甚至可以用开水泡服。后下的药物,也要先浸泡再煎煮。





03包煎


有些药物,煎煮时易飘浮在药液面上,或使药液混浊不便于煎煮和服用的药,如蒲黄、海金沙等。
药材较细,又含淀粉,黏液质较多,煎煮时容易粘锅、煳化、焦化的药,如车前子、葶苈子等。
药材有绒毛,对咽喉有刺激的药,如辛夷、旋覆花等,煎煮前均宜用纱布包裹后,再同其他药物共同煎。






04另炖另煎


某些贵重药物,为了保存其有效成分,避免同时煎煮有效成分被其他药吸附,可另炖或另煎,如人参、西洋参可切片,放入加盖碗内,隔水炖1~2小时。






05烊化(溶化)


胶质、黏性大而且容易溶解的药物,如阿胶、鹿角胶、蜂蜜、饴糖等,用时应单独加温溶化,趁热与煎好的药液兑服。避免和其他药物同煎时容易黏附于其他药物及锅底,既浪费药材又容易煮焦,影响药效。





06冲服


某些芳香或贵重药物不宜加热煎煮的,应研为细末,用药液或温开水冲服,如牛黄等;

散剂、药物的粉末及药物鲜品的自然汁液,亦需冲服,如紫雪、肉桂末、沉香粉、三七粉、芒硝、生藕汁、竹沥、猪胆汁等。






药可不是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的!俗语“药不能乱吃”通常理解是:吃药需要医生根据病情选择药物,而不是自己随便拿药吃。其实这句俗语还有一点常被我们忽略: 要在正确的时间吃药。

正确服用药物是治疗的一部分。合理安排服药时间不仅能提高疗效还能减小药物副作用。





常规给药的四个医学概念


01饭前服是指药物安排在进餐前0.5-1小时服用。目的是使药物较快进入肠道,有利于肠道吸收,减少食物对其生物利用度的不良影响。


02饭后服是指将药物安排在进餐后0.5小时左右服用,以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有利于药物的吸收和利用。


03空腹服药是指在餐前1-2小时或餐后2小时左右服药,目的是避免食物的干扰,让药物迅速地进入小肠发挥效力 。


04饭时服药是指在进餐过程中服药,药物完后继续用餐,目的是借助于食物中的油类促进药物吸收。


一般急性病症不拘服药时间,为保证药效持续发挥,可将药量酌情分量给药;慢性病症定时服用,保持药物有效成分在人体血液中保持特定浓度。





慢性病症给药时间


01病在胸隔以上(眩晕、头痛、咽痛)宜饭后服药,病在胸隔以下(胃、肝、肾等脏疾患)宜饭前服药。


02补益药多滋腻碍胃宜早晚空腹,以利于吸收。


03驱虫药宜空腹吃,以便药物与虫体易于接触,更好发挥驱虫效果。


04调经药一般经前或经期服用。


05宁神安眠药睡前0.5-1小时服用。


06涩精止遗药早晚各服一次。


07对胃有刺激的药物宜饭后服,以缓和胃黏膜的刺激。


08除了上述方法个别病症还有其他特殊服药方法。




病人饮食,藉以滋养胃气,宣行药力,故饮食得宜足为药饵之助,失宜则反与药饵为仇。——《调疾饮食辨》


忌口就是在服药期间不要食用对药效有妨碍和对病情不利的食物。中医理论认为“药食同源”,食物应与中药一样具有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等特性,能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药物治疗作用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服药期间宜多食与药物性能相同的食物助药物之力,忌食、少食相反食物,以防抵消药物的作用。





中医一般饮食禁忌


01清淡饮食,少食豆类、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当身体不适时,自身消化吸收功能欠佳,饮食宜减轻胃肠负担为主。


02中医辨病为热证时,应禁食、少食温热性质的食物,如葱、姜、蒜、辣椒、狗肉、羊肉、龙眼、荔枝、榴莲等;辨病为寒证时,应禁食、少食寒性食物,如西瓜、苦瓜、梨子、香蕉、紫菜、萝卜、冬瓜、茄子、绿豆、莲藕等。避免抵消药物作用。


03水肿病少食盐;消渴病宜忌糖。


04经期少食辛辣、生冷的食物;孕期应禁忌过食辛辣、大冷、肥甘黏腻、有兴奋作用的食物。


05不饮浓茶:茶叶里含有鞣酸,会影响中药有效成分的吸收,降低疗效。茶叶会影响铁元素的吸收而不利于补铁,故缺铁性贫血者需避免服用;茶叶有提神作用,睡眠不好者避免服用。


06禁暴饮暴食、过于偏食某种食物。暴饮暴食易加重病情或引发它病,如急性胃扩张、心脏病、急性胰腺炎等疾病。过于偏食某类食物易致体质过于偏寒或热,引发疾病。还易导致营养不均衡。


07服用甘草、苍耳、乌梅、桔梗、黄连、吴茱萸等药物时忌食猪肉; 服地黄、何首乌时忌食葱、蒜、萝卜; 服丹参、茯苓忌食醋; 服苍术、白术忌食桃、李子; 服土茯苓、使君子忌饮茶; 服荆芥忌食虾、蟹等海鲜类食物; 服厚朴忌食煎炒豆类; 服人参、党参忌食萝卜


总之,一般服药期间应忌食生冷、油腻、鱼腥、辛辣、酒酪等不易消化之品。

很多人以为忌口只是服中药的事,其实服西药也是需要忌口的。西医认为食物会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破坏药物的化学结构,影响药物的吸收,干扰药物的代谢或排泄,甚至产生不良反应



西医一般饮食禁忌


01哮喘患者服氨茶碱时,不宜与乳制品、豆制品及鸡肉、牛肉、鱼虾、动物肝病等高蛋白食物同服,避免减低药物疗效。



02贫血病人服用铁制剂药物时,因胃酸分泌减少,影响药物吸收,不宜与脂肪类或含钙类食品同服。


03哮喘、气管炎、肝炎、过敏性皮炎等患者,服药期间少吃猪、羊、鸡头肉及鱼、蟹、韭菜、大蒜、笋等,以免病情加重或发生过敏反应。


04高血压患者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服药时,都不宜吃咸食与腌制品,以防药物中的氨基与腌制品中的亚硝酸钠生成有致癌作用的亚硝胺会使病情加重或治疗失败,用异烟肼时不易同时吃鱼类,避免毒素堆积在体类。


05服用安眠药、镇静药、洋地黄类药物,苯妥英钠、降糖灵、阿司匹林、硝酸甘油等药物时均应忌酒,若在服用以上药物期间大量饮酒会加大药物的副作用或使药物失去疗效。


最后,竹叶提醒大家:

1、大夫交代医嘱时要认真听,不清楚的要一定要问! 

2、请保管好处方单和忌口单,不清楚的时候可以拿出来看看。

3、不遵医嘱的后果是病程延长或加重。


-END-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医虫TCM”,侵权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