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药材的世界里,总有那么几种(实际上一大堆)在外形上长得特别像,白芷君自一脚踏进中药学习的大门里,辨别它们到底是不是两种不同的药材就要了小白的老命(╯﹏╰)b
不信?来来来,先试个简单的~
你们自己辨一辨这下面哪边是桃仁哪边是杏仁?
有些婆婆些,买了这种长得像的中药,还以为买了“假药”;还有一些人呢,一眼看错买回去,熬了中药喝又不见效,便怀疑自己买到了“假药”。白芷君今天不批假药劣药伪药,准备另辟新径,带领大家来认认这些中药界里长得几乎一模一样的中药材!
↓↓↓↓
而这些中药材,可不是假药哦!
首先,我们先把中药材按照入药部位分成几个大的部分来看,因为入药部位相同的中药材,往往长的很像,比如上面说的桃仁和杏仁都是种子入药,这样放在一起比较能让知识很系统不说,还很凸显自己的水平,因为如果把种子类药材和皮类药材放在一起比,比如苏子和牡丹皮,傻子都能分得出来这两种中药材长得不一样吧?
所以按照入药部位的不同,我们把中药材分成7类,分别是根及根茎类中药,茎木类中药,皮类中药,叶类中药,花类中药,果实及种子类中药,全草类中药。
(没错这就是中药鉴定学的分类!)
(当然还有藻类、树脂类、动物类等,因为这几种类别里面的中药材都有明显的性状特征,比较好辨认,这里不再赘述~)
下面,小白就从每一种分类里面列举两味日常特别常见,但是外观上长的又特别像,比较容易搞混的中药材进行比较哈~网上扒的图太混乱,下面这些照片里面的药材都是小白“斥巨资”从药店买来滴~
|
根及根茎类中药——当归与独活 |
以下是它俩的性状鉴别:
当归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干燥根。
本品略呈圆柱形,下部有支根3-5条或更多,长15-25cm。表面浅棕色至棕褐色,具纵皱纹和横长皮孔样突起。根头(归头)直径1.5-4cm,具环纹,上端圆钝,或具数个明显突出的根茎痕,有紫色或黄绿色的茎和叶鞘的残基;主根(归身)表面凹凸不平;支根(归尾)直径0.3-1cm,上粗下细,多扭曲,有少数须根痕。质柔韧,断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皮部厚,有裂隙和多数棕色点状分泌腔,木部色较淡,形成层环黄棕色。有浓郁的香气,味甘、辛、微苦。
独活为伞形科植物重齿毛当归的干燥根 。
本品根略呈圆柱形,下部2-3分枝或更多,长10-30cm,根头部膨大,圆锥状,多横皱纹,直径1.5-3cm,顶端有茎、叶的残基或凹陷。表面灰褐色或棕褐色,具纵皱纹,有横长皮孔样突起及稍突起的细根痕。质较硬,受潮则变软,断面皮部灰白色,有多数散在的棕色油室,木部灰黄色至黄棕色,形成层环棕色。有特异香气,味苦、辛 、微麻舌。
|
根及根茎类中药——玄参与生地 |
以下是它俩的性状鉴别:
生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新鲜或干燥块根。
秋季采挖,除去芦头,须根及泥沙,缓缓烘焙至约八成干。生地黄多呈不规则的团块状或长圆形,中间膨大,两端稍细,有的细小,长条状,稍扁而扭曲,长6-12cm,直径2-6cm。表面棕黑色或棕灰色,极皱缩,具不规则的横曲纹。体重,质较软而韧,不易折断,断面棕黑色或乌黑色,有光泽,具黏性。气微,味微甜。
玄参为玄参科植物玄参的干燥根。
本品呈类圆柱形,中间略粗或上粗下细,有的微弯曲,长6-20cm,直径1-3cm。表面灰黄色或灰褐色,有不规则的纵沟、横长皮孔样突起和稀疏的横裂纹和须根痕。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黑色,微有光泽。气特异似焦糖,味甘、微苦。
|
茎木类中药——苏木和降香 |
以下是它俩的性状鉴别:
苏木为豆科植物苏木的干燥心材。
本品呈长圆柱形或对剖半圆柱形 ,长10-100cm,直径3-12cm。 面黄色至棕红色,削痕,常见纵向裂 。质坚硬。断面略具光泽,年轮明显,有的可见暗色、质松、带星的髓部。气微,味微涩。
降香为豆科植物降香植树干和根的干燥心材。
本品呈类圆柱形或不规细块状。表面紫红色或红褐色,切面有致密的纹理。质硬,有油性。气微香,味微苦。
|
皮类中药——香加皮和五加皮 |
以下是它俩的性状鉴别:
香加皮为萝摩科植物杠柳的干燥根皮。
本品呈卷筒状或槽状,少数呈不规则的块片状,长3-10cm,直径1-2cm,厚0.2-0.4cm。外表面灰棕色或黄棕色,栓皮松软常呈鱗片状,易剥落。内表面淡黄色或淡黄棕色,较平滑,有细纵纹。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黄白色。有特异香气,味苦。
五加皮为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的干燥根皮。
本品呈不规则卷筒状,长5-15cm,直径0.4-1.4cm,厚约0.2cm。外表面灰褐色,有稍扭曲的纵皱纹和横长皮孔样瘢痕;内表面淡黄色或灰黄色,有细纵纹。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灰白色。气微香,味微辣而苦。
|
果实及种子类中药——桃仁和杏仁 |
以下是它俩的性状鉴别:
桃仁为蔷薇科植物桃或山桃的干燥成熟种子。
本品呈扁长卵形,长1.2-1.8cm,宽0.8-1.2cm,厚0.2-0.4cm。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密布颗粒状突起。一端尖,中部膨大,另端钝圆稍偏斜,边缘较薄。尖端一侧有短线形种脐,圆端有颜色略深不甚明显的合点,自合点处散出多数纵向维管束。种皮薄,子叶2,类白色,富油性。气微,味微苦。
杏仁为物蔷薇科植物山杏、西伯利亚杏、东北杏或杏的干燥成熟种子。
本品呈扁心形,长1-1.9cm,宽0.8-1.5cm,厚0.5-0.8cm。表面黄棕色至深棕色,一端尖,另端钝圆,肥厚,左右不对称,尖端一侧有短线形种脐,圆端合点处向上具多数深棕色的脉纹。种皮薄,子叶2,乳白色,富油性。气微,味苦。
|
叶类中药——番泻叶和罗布麻叶 |
以下是它俩的性状鉴别:
番泻叶为豆科植物狭叶番泻或尖叶番泻的干燥小叶。
狭叶番泻呈长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5-5cm,宽0.4-2cm,叶端急尖,叶基稍不对称,全缘。上表面黄绿色,下表面浅黄绿色,无毛或近无毛,叶脉稍隆起。革质。气微弱而特异,味微苦,稍有黏性。
罗布麻叶为夹竹桃科植物罗布麻的干燥叶。
本品多皱缩卷曲,有的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呈椭圆状披针形或卵圆状披针形,长2-5cm,宽0.5-2cm,淡绿色或灰绿色,先端钝,有小忙尖,基部钝圆或楔形,边缘具细齿,常反卷,两面无毛,叶脉于下表面突起;叶柄细,长约4mm,质脆。气微,味淡。
|
花类中药——红花和西红花 |
以下是它俩的性状鉴别:
红花为菊科植物红花的干燥花,夏季花由黄变红时采摘。
本品为不带子房的管状花,长1-2cm,表面红黄色或红色。花冠筒细长,先端5裂,裂片呈狭条形,长5-8mm;雄蕊5,花药聚合成筒状,黄白色;柱头长圆柱形,顶端微分叉。质柔软。气微香,味微苦。
西红花为鸢尾科植物番红花的干燥柱头。
本品呈线形,三分枝,长约3cm。暗红色,上部较宽而略扁平,顶端边缘显不整齐的齿状,内侧有一短裂隙,下端有时残留一小段黄色花柱。体轻,质松软,无油润光泽,干燥后质脆易断。气特异,微有刺激性,味微苦。
|
全草类中药——金钱草和广金钱草 |
(这两种药材虽然外观上长得不是特别像,但是名字就差一个“广”字,很多人容易混,总觉得是一种药~所以小白就写出来鉴别一下~)
以下是它俩的性状鉴别:
金钱草为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的干燥全草。
本品常缠结成团,无毛或被疏柔毛。茎扭曲,表面棕色或暗棕红色,有纵纹,下部茎节上有时具须根,断面实心。叶对生,多皱缩,展平后呈宽卵形或心形,长1-4cm,宽1-5cm,基部微凹,全缘;上表面灰绿色或棕褐色,下表面色较浅,主脉明显突起,用水浸后,对光透视可见黑色或褐色条纹;叶柄长1-4cm。有的带花,花黄色,单生叶腋,具长梗。蒴果球形。气微,味淡。
广金钱草为豆科植物广金钱草的干燥地上部分。
本品茎呈圆柱形,长可达1m;密被黄色伸展的短柔毛;质稍脆,断面中部有髓,叶互生,小叶1或3,圆形或矩圆形,直径2-4cm;先端微凹,基部心形或钝圆,全缘;上表面黄绿色或灰绿色,无毛,下表面具灰白色紧贴的绒毛,侧脉羽状;叶柄长1-2cm,托叶1对,披针形,长约0.8cm,气微香,味微甘。
以上的药材鉴别来自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图片部分来自自摄、大部分来自成都中医药大学官网及《中华道地药材》,绝对保真,请放心食用~
END
声明:文章为原创,转载请说明出处。图片来自网络,侵权立删
编辑:白芷君
图片:网 络
审核:虫 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