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官方微信
  • 028-87560313
  • zhongyiyaojishu@163.com
  • 四川省成都市十二桥路37号 华神大厦4楼B401、B403

闹心丨吃得比他爹还多,长的却弱不经风的

发布时间:2019-01-02
0

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吃的也越来越好。

然而给宝宝吃的不少、补的不少,却见他们日渐消瘦、三天两头进医院,这是怎么了?

带孩子到医院一查,西医说这是营养不良,中医说,宝宝身体里有疳,得了疳证。



1

什么是疳证

疳证与西医学的“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维生素营养障碍”“微量元素缺乏”等疾病相关。是儿科常见的脾系疾病之一,临床以小儿形体消瘦、饮食异常、大便不调、面色无华、毛发干枯、精神萎靡或烦躁为主要特征的慢性营养不良疾病。

该病无明显季节性,各年龄均可发病,多见于 5 岁以下婴幼儿,多有喂养不当史、病后饮食失调史、寄生虫病史、消化系统疾病史、慢性消耗性疾病史、厌食及偏食史。


“疳”的含义有二:一曰“疳者甘也”,指小儿恣食肥甘厚腻,损伤脾胃,形成疳证;一曰“疳者干也”,是指气液干涸,形体羸瘦。前者言其病因,后者述其病机及主症。




2
疳证的主要治疗手段

本病经恰当治疗,绝大多数患儿可治愈,仅少数重症或有严重并发症者,预后较差。


汤药

医生通过辨证选择口服汤剂




刺四缝疗法

取四缝穴( 双侧) ,用 0.40 mm×13 mm 毫针点刺后挤出黄白色液体或少许血液,然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每周 1 次,共治疗 4 次。

( 备注: 合并脑、内脏器官急重症、出血性疾病及传染病的患儿,有严重精神疾患的儿童不宜使用。)




捏脊疗法

捏脊疗法是连续捏拿脊柱部肌肤,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是儿科常用的一种推拿方法。

此法通过对督脉和膀胱经的按摩,调和阴阳,疏理经络,行气活血,恢复脏腑功能以防治疾病。

捏脊疗法临床常用于治疗小儿疳积、消化不良、厌食、腹泻、呕吐、便秘、咳喘、夜啼等症。此外,也可作为保健按摩的方法使用。

操作:患儿俯卧板床或母膝上 , 先自腰骶至大椎轻揉脊柱两侧, 用双手拇指和示、中指相对,做捏物状手形沿脊柱两侧,由下而上连续地捏提肌肤,边捏边向前推进,自尾骶部开始,一直捏到项部为止(一般捏到大椎穴,也可延至风府穴)。重复3遍后,每捏3下,需用力将肌肉提1下。重复3~5遍。一般每天或隔天捏脊1次,6次为1个疗程。





按揉板门穴

板门为脾胃之门,消法代表。揉板门治饮食积滞,食欲不振、嗳气、腹痛、腹胀、泄泻、呕吐等有良效

定位:手掌面,大鱼际顶端。

操作:让爸爸抱着宝宝,妈妈把介质放在旁边,面对宝宝坐下。将宝宝的左手掌面向上,找的穴位,宝妈右手拇指轻取介质,拇指垂直放在本穴上,此穴揉三按一(顺时针揉三次,拇指指腹垂直按压一次)为一组,于早晚饭前或饭后给宝贝做50组。





饮食疗法

①给宝宝喂些山楂水:妈妈可将山楂洗干净后切成小块,放入炖锅中小火煮熟,之后根据宝宝口味加些冰糖给宝宝适量服用。

②给宝宝做些白萝卜粥:白萝卜有顺气,健胃的作用。对调节小儿消化不良,腹胀特别有疗效。妈妈给宝宝准备辅食时,不妨给宝宝准备一些白萝卜粥。



摩腹揉腹

摩法、揉法,力度相对较轻,可健脾胃调大小肠,利于消化与吸收

定位:整个腹部。

操作:于宝宝睡前(此穴操作前半小时不能进食)操作,宝宝平躺,露出整个腹部,取介质置于腹部,全掌顺时针摩腹,让宝宝放松腹部1分钟,后以全掌或掌根置吸定于腹部做顺时针回旋运动4分钟。(操作时注意脐上部手法较轻,操作时手不要碰着宝宝的肋骨与髂嵴)


接下来小编要讲的是疳证发生的原因、疳证不同阶段的表现及预防与调护,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往下看。



3
疳证发生的原因

先天不足

早产和双胎、宫内感染、孕母疾病和营养低下、胎盘和脐带结构与功能异常等都会造成小儿先天的智力、体魄等素质不足。

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肾虚失于温煦,脾虚失于健运,致精血亏虚,津液不足,脏腑肌肤失于濡养,形体消瘦,形成疳证。(精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津液是指饮食精微通过胃、脾、肺、三焦等脏腑的作用而化生的营养物质。)



喂养不当(现今疳证发生主要原因)

小儿智识未开,乳食不知自节,肠胃本就娇嫩,过食肥甘生冷,辅食添加过迟或过早断奶,饮食不知节制、不规律,都会影响脾胃吸收,脾胃受损,不能很好的把我们吃的食物转化成我们所需的营养物质,形体就会日渐消瘦最终形成疳证(导致营养不良)。

古籍记载“小儿脏腑娇嫩,饱则易伤,乳哺饮食,一或失常,不为疳者鲜矣。疳皆乳食不调,甘肥无节而作也。或婴幼阙乳,粥饭太早,耗伤形气,则疳之根生。或三两后,乳食稍多,过饱无度,则疳以伤得。或恣食肥甘厚腻、生冷咸醋,以滞中脘,则疳因积成。”



疾病影响

疾病会影响小儿的食欲,妨碍食物消化、吸收和利用,增加机体消耗。若调护不周,疾病容易反复不愈,致脾胃受损,再医者过用攻伐苦寒之品,更易伤及脾胃,致脾胃虚弱。



4
疳证不同阶段的表现

疳气证

形体略瘦,或体质量不增,面色萎黄少华,毛发稀疏,不思饮食,性急易怒,精神欠,大便不调,舌淡红、苔薄微腻,脉细,指纹淡。(当今儿童主要处于这一阶段,但不及时干预会向以下发展)



疳积证

形体明显消瘦,面色萎黄、无华,脘腹膨胀,青筋暴露,毛发稀疏结穗,饮食异常如嗜食异物等,揉眉挖鼻,吮指磨牙,烦躁,夜卧不宁,舌淡、苔腻,脉沉细而滑,指纹紫滞。



干疳证

 形体极度消瘦,皮肤干瘪起皱,面色萎黄或苍白,头大项细,毛发干枯,目无神采,腹凹如舟,啼哭无力,精神萎靡,懒言少动,表情呆滞,不思饮食,大便稀溏或便秘,舌淡、苔剥脱或无,脉沉细弱,指纹隐伏不显。



预防...


1、提倡母乳喂养,乳食定时定量,按时按序添加辅食,供给多种营养物质,以满足小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2、合理安排小儿生活起居,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经常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多晒太阳,增强体质。

3、纠正饮食偏嗜、过食肥甘滋补、贪吃零食、饥饱无常等不良饮食习惯。

4、发现食欲减退,体质量不增或减轻时,要尽快查明原因,及时治疗。



调护...


1、加强饮食调护,饮食物要富含营养,易于消化。婴儿添加辅食不可过急过快,应由少及多,由稀至稠,由精到粗的顺序逐渐增加食物种类及数量(可及时发现过敏食物)。

2、保证病室温度适宜,光线充足,空气新鲜。防止交叉感染。病情较重的患儿要加强全身护理,防止褥疮、眼疳、口疳等并发症的发生。

3、定期测量患儿的体质量、身高,及时了解和分析病情,观察治疗效果。


-END-



声明:文章为原创,转载请说明出处,图片来自网络,侵权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