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小编走到哪都被别人说湿气重,难不成人家23岁的年纪真的要来一杯红枣泡枸杞?
提前感受中年生活。小编心里是拒绝的,但是行动上却是刻不容缓。
听说每天早上喝一碗红豆薏仁粥有益于身心健康,于是雷都打不动的小编居然6点多就起来熬粥。
果然是越老越怕老。
买家秀
卖家秀
一个凭实力,一个凭美颜,完全没毛病。
言归正传,下面开始今天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东汉时期,当时的汉光武帝刘秀派伏波将军马援远征交趾,就是今天今越南北部红河三角洲地区。
说起马援也是个悲剧人物。一生要么在战场上,要么就是在去战场的路上,这样一位为国家安定付出生命的人,在死后竟然被奸人诬陷,汉光武帝听信谗言一气之下,追收了马援新息侯印绶。
果真应了他那句马革裹尸的预言。
【原文】援曰:“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后汉书·马援传》
回过头来。
马援远征交趾和“中药"又有什么关系呢?
是这样的,交趾地处南方,南方多瘴气。
士兵行军到交趾附近就因为水土不服染上了“脚气”这种病,士兵们手足无力、疼痛,下肢水肿根本没法行军打仗,于是马援就到处去找能够治病的药物。
最后找到了薏苡仁,煮水给大家喝。
结果几天不到,病倒的士兵都痊愈了,最后打了胜仗班师回朝,马援舍不得这救命的薏苡仁,便装了几车准备运回去当种子。
但是总有那么一些人吃饱了没事干,就造谣说诬告他搜刮“明珠文犀“。
马援气不过就将几车的薏苡仁全部倒入桂林漓江之中真是可惜。
当时的马援打了胜仗立下了汗马功劳又深得汉光武帝的信任,所以那些吃干饭的人没有发作,然而在马援死后便以偷运珠宝为由参了马援一本。造成伏波将军马援死后悲惨的局面(马革裹尸),想想就可怜。
直到永平十七年(74年),马援夫人去世,朝廷才为马援聚土为坟。植树为标记,建筑祠堂。
建初二年(78年),汉章帝派五官中郎将持节追加策封,追谥马援为忠成侯,马援的一生从此画上句号。
马援(前14年-49年),字文渊。汉族,扶风茂陵(今陕西杨凌西北)人。西汉末至东汉初年著名军事家,东汉开国功臣之一。
新朝末年,天下大乱,马援为陇右军阀隗嚣的属下,甚得隗嚣的信任。后归顺光武帝刘秀,为刘秀统一天下立下了赫赫战功。天下统一之后,马援虽已年迈,但仍请缨东征西讨,西破羌人,南征交趾,官至伏波将军,因功封新息侯,被人尊称为“马伏波”。其老当益壮、马革裹尸的气概甚得后人的崇敬。
后于讨伐五溪蛮时身染重病,不幸去世。因梁松诬陷,死后被刘秀收回新息侯印绶,直到汉章帝时才遣使追谥忠成。
马援用去瘴,薏苡明珠谤。
世界禾木首,久食风湿抗。
除邪又消肿,止癌消疣良。
肌肤美艳腻,修已生禹王。
这首诗便是以上故事的写照。以此纪念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英雄马援。
历史上“良臣将相”被奸人所污的例子数不胜数,毕竟曾经回不去,我们能做的就是牢记历史,不再重演。
“薏苡仁”在这篇短短的故事中发挥的功效很强大:去障、利湿、除邪消肿等。
这里简单介绍下“薏苡仁”究竟有啥功效,是否真的如故事所写这么神奇呢?
【性味归经】:
味甘、淡,性凉。归脾、胃、肺经。
【功效主治】:
有利水渗透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解毒散结的作用。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脾虚泄泻,湿痹拘挛,肺痈,肠痈;赘疣,癌肿。
【相关配伍】:
1、《温病条辨》:苡仁、白豆蔻、杏仁、竹叶、通草、滑石、半夏、厚朴。治温病出起,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胸闷不饥,午后身热。
2、《和剂局方》:与人参、茯苓、白术等合用,如参苓白术散能渗除脾湿,健脾止泻。
3、《千金方》:与苇茎、冬瓜仁,桃仁等同用,如苇茎汤可治疗肺痈胸痛,咳吐脓痰。
【食疗】:薏苡仁芡实粥
用途:健脾胃,女性常感腿部肥肿,风湿关节炎 脚气病,浮肿,肥胖症,利关节,抗癌肿,利水湿,高血压。
薏苡仁30克,芡实30克,粳米50克,红糖适量。将前三味分别淘洗净,用水浸泡发胀;锅中放人薏苡仁、芡实,加水适量,用大火烧沸后,改用文火熬煮至八成熟时,放人粳米煮至粥成,调入红糖即可。每次1碗,每日1次。
【办公室日常】
-END-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医虫TCM”,侵权立删